黄子华能成为香港电影的「救市英雄」吗?

时间:2024-12-31 06:10:00阅读:978
子华可以作为香港电影的末路英雄,这是客观事实决定的。他近年主演的五部电影,《栋笃特工》、《乜代宗师》、《饭戏攻心》、《毒舌大状》、《破地狱》,质量参差不齐,但不是拿同档期冠军,就是直接破香港本土影史记
黄子华能成为香港电影的「救市英雄」吗?
黄子华能成为香港电影的「救市英雄」吗?
1/4

子华可以作为香港电影的末路英雄,这是客观事实决定的。他近年主演的五部电影,《栋笃特工》、《乜代宗师》、《饭戏攻心》、《毒舌大状》、《破地狱》,质量参差不齐,但不是拿同档期冠军,就是直接破香港本土影史记录,在商业上几乎算是百发百中,以今天的香港电影来说,说一句本土的末路英雄不为过,甚至说末代皇帝也差不多。

不过救市这个词我一直是比较讨厌的。香港传媒一贯的宣传习惯就是小地方说大话,动不动就天皇巨星、天王天后扎堆,不知道的以为进了什么庙。然后一张碟卖得好,传媒就夸「救市」,当年张国荣复出歌坛的第一张碟《宠爱》就被说是什么救市神作,但到底救了谁?只救了他自己跟滚石公司的钱包。

一张碟卖得好叫什么救市?实体唱片销量不还是一如既往的走下坡路,以至于十几年后张都死了,环球唱片跟东亚唱片还得靠他早期的精选碟翻新继续拿ifpi销量冠军,继续「救市」,这样需要依靠几十年前老歌来救的市还有什么抢救的必要?

当然这不是指香港的文化娱乐不好,或者有意识形态以及内地人的有色眼镜,是单纯不喜欢这种夸大的宣传,这个跟香港以前是中国的商业文化中心是息息相关的,台湾内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在靠它产出的商业文化消费品生存。只不过久而久之变得非常浮夸,什么大词都说,谁能救市啊?

吴京五部片几乎卖出了香港电影巅峰时期十年的票房总产值,他救了中国电影的市吗?怎么现在市道这么差,你以为《镖人》一出来,卖个几十亿,过后中国电影的增产kpi就能完成了?那吴京早就做电影局主席了。

一个人,一部戏,有什么救市可言,只是成就自己,观众绝无可能因为一个较为优秀的电影或者专辑,强行改变消费习惯,把原本不好的市道变得好起来,这是客观规律,一味的吹捧,反而是捧的越高,越容易被反噬,作为子华的忠实受众,我不认为这样吹捧是有益的。

更何况香港电影的颓势是江河日下,肉眼可见,不可能靠某个人的成功而改变。成龙在最红的时候曾经希望输送成家班其他小兄弟也一起发财,但日本人仍然只认他,他最多救了洪金宝跟元彪,文化惯性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一个巨星的成功,是大家为你看绿灯,而不是你带着所有人走了一条新的路。

在这点上可能李小龙勉强可以说是个救市英雄,因为他大幅度提高了功夫片的卖埠渠道跟受众面,以前的外国人对这个门类是没印象的。可依然只是限定词里「中国动作电影(KungFuFilm)」的救市英雄。

而所谓的救市神作,这么多年我看也就无间道能算得上。因为这个电影太典了,正好赶上了香港电影走最下坡路、最无限重复舒适区的时候,以至于它综合了香港曾经的黑帮片及卧底枪战片(如《辣手神探》)的经验,配上了快节奏且生活化的剧情,给后续不思进取的香港电影界提供了一种复制性极强的拍摄模板:

两-三个中老年香港影帝+穿着、发型浮夸的黑社会大哥+名字抽象的东南亚毒贩+生活化的警察开工镜头+双向卧底+毒品交易冲突+闹市区枪战+莫名其妙的配乐+宿命感及宗教感极强的金句。

但子华本身是个搞喜剧的,偶尔也可以演正剧,他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是依托于他三十多年在香港讲栋笃笑、拍电视剧积累下的观众缘,以及他对于喜剧独到的理解,加上香港现在的确没什么能被所有立场都接受的大明星,因此他依托于无可替代的粤语语言喜剧文化优势,加上自己锤炼多年的演技,走上了这个历史位置。

这些特点摘出去一个,都不会有现在每部戏都卖座的黄子华。也就是说,没有了这个人,是没有什么可替代的人能存在的。其他人想走他的路,比张卫健想超越周星驰都难。所以这不算是救市,他改变不了大环境,甚至他的成功恰恰是依托于香港电影的失败现状——已经很难卖埠,别说东南亚,连大中华区都很难辐射到的前提下,才能成立的。否则换做90年代前期的香港市场,是不可能产生绝对依赖粤语脱口秀作为基础笑点而大卖的电影巨星的,台南人都听不懂,只能自娱自乐,没有片商会在这方面下功夫。

但现在不一样了。或许这对于子华来说,是最舒适的一个位置,也是他作为一个喜剧天才,兢兢业业三十多年的应有报酬。不过这不能掩盖香港电影的确没有了救市必要的阴暗前途。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